Monday, March 26, 2018

末次研究所的各个情报人员,在中国整整做了30年剪报,现存资料的时间跨度从1912年一直到1940年,共计20余万页、15万余篇、2亿余字,这些资料都被整合进755个文件专辑里。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曾在中国设立了很多规模庞大、设备精良的情报机构。

末次研究所,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的一个,也是至今谜团重重,未能全部解密的一个。

尽管挂着“末次研究所”的名字,但是,这里的主要职能不是从事科学研究,而是收集整理情报资料。而情报收集整理的方式,也非常独特——剪报!

不得不佩服日本在间谍战中的细心、耐心和决心,为了研究中国无所不用其极。

末次研究所的各个情报人员,在中国整整做了30年剪报,现存资料的时间跨度从1912年一直到1940年,共计20余万页、15万余篇、2亿余字,这些资料都被整合进755个文件专辑里。

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在华势力全面撤离。末次研究所废了这么大力气搜集整理的情报,竟然没有及时撤离,全部由国民党政府接管,由北平移交于南京。解放战争前夕,国民党政府准备将这部末次研究所的资料运往台湾,但是在由南京转移至福州时,因为飞机太小没有带走。

当时接管这批资料事,所有人都被“末次研究所”的资料所震惊。

日本情报人员整理的剪报,全面到令人发指,涉及搭配当时主流和影响力较大的中文报纸,包括《顺天》、《北京》、《北益》、《大公》在内的23种报纸;日本报纸11种,英文报纸4种。

资料体裁不限,有消息、通讯、社论、特稿、文件、译文、传记、史话、论著和漫画,还有调查报告、专家报道、调查统计、秘闻佚事及图片资料等等,几乎每一个有价值的资料,都被保留下来。

而且“总目”、“要目”、“追加”等栏目分类明细,每一篇资料,都会加以分析,对于有问题的信息和情报,都加盖专门刻制的印戳,如“疑点”、“未调查”、“要目追加”、“此项可疑”、“误报”、“重复”……这种工作方式和态度,收集和选编资料的严谨,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末次研究所就是一部由无数情报人员组成的超大型计算机在工作。

这批资料每一个页码上,都有“末次研究所”的字样,这才使得我们知道它们的出处。后来又在资料中,偶然发现了五、六封铅印同样格式的信封,上面注明同一个收信人“末次政太郎”,地址是“北京东城栖凤楼七号”。

令人感到诡异万分的是,所有关于“末次研究所”的信息仅此而已。这个末次研究所何时成立,又是如何运作的?至今没有任何线索。末次政太郎又是谁?这个情报机构,除了剪报还做了哪些事情?

按理说,规模这么大、时间这么长的收集资料,无论是人力和财力,都是极大投入,无论在中日哪一方,都不应该是默默无闻的。然而,末次研究所只留下了这样一堆珍贵历史资料,其他的一切,仍然是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