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1, 2013

新生村中华公校校董会为了隆重与热烈欢呼该校重建新学楼暨兴建大礼堂的园满结果,而出版纪念特刊




第一省(古晋省)华人社团总会会长、古晋中华第一三四中学校董会主席丹斯里拿督黄文彬的献词:

西连县是首省一个华裔人口聚居的县份,县内各乡村地区的华裔同胞,以向来都极重视母语教育,所以在各乡区,普遍都设有华文小学,有些尚且有悠久的创校历史。

在这样的一个县份之内,是极需要有一间完整的华文独立中学,以让各乡区华小的毕业生继续升学。因此西连民众公立中学的创办,是非常适宜和必要的。

面对各项难题

不过,正如其它华文独中一样,西连民众公立中学自创办以来也面对种种共同的困难,诸如办学经费的短缺,师资的不足,学生来源及学生出路等问题。

一九八零年,古晋中中校董会派考察团到西马考察各地独中的办学情况,贵校与石角民立中学亦曾派代表参与,并向考察团提出宝贵的意见,相信该次考察的结果,贵校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要办好独中,最首要和迫切的任务是克服经费短缺的难题。没有经费,则独中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所以,贵校此次举办筹募办学基金晚会,意义非常重大,华裔社会应给于热烈的支持和响应。

欣逢筹募办学基金晚会开幕,谨赞数言以为共勉,并祝演出成功。

西连民中主席、筹委会主席郑和仁的献词:

本校成立于一九六八年,屈指算来已有十四年了。这些年来,承蒙本省热心华教人士的支持,出钱出力,使它得以生存至今;又蒙董、教与学生家长们通力合 作,使校务逐渐上轨道,培育不少人才,这些成就当归功于赞助本校经费的大众与任劳任怨的全体董事和老师。

目前本校面对着经济短缺的难题,俗语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确,无水不能行船,无经费怎能办学?

众所周知,两年来,由于土产价格暴跌,而物价猛涨,导致乡村人民经济萧条,乡民生活贫困,本会同仁等有鉴于此,逐与古晋青商会、古晋音乐戏剧社联合主办一项盛大的文娱晚会,时间是八月七日,地点是在西连中华小学。

本会同人等自顾德薄力棉,须赖全省热爱母语教育人士鼎力支持,方克竟其全功。故此兄弟吁请社会贤达及各界华裔同胞,热烈响应,慷慨捐输,俾此项筹款工 作得以顺利进行,愿华裔同胞积极赞助是次文娱晚会,共同为华文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则各位之功德无量。







新生村中华公校校董会为了隆重与热烈欢呼该校重建新学楼暨兴建大礼堂的园满结果,而出版纪念特刊,以资纪念。该特刊内容丰富,厚达278面,是本不可多得的刊物。

前联邦科学工艺与环境部长丹斯里拿督阿玛杨国斯献词如下:
http://www.intimes.com.my/huaxia/06h-image/06huaxia16-08.jpg
●前联邦科学工艺
与环境部长
丹斯里拿督阿玛
杨国斯

十七哩中华公学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是当地人民为使他们的儿女有受教育的机会而 建设的,创办过程中不时经受波折,最严重的是在1954年,当殖民地政府以两位教师有涉及共产活动的嫌疑被扣留,同时解散校董会,关闭学校。这事件发生 时,我刚由英国修完律师系回来不久,校董会同仁欲向政府申诉,需要华人领袖替他们说情。他们请我介绍王观兴、陈木林、刘振藩等先生。我与几位校董登门求 见,不幸的是这些当时的华人领袖都认为这件事涉及政治问题而不得要领。

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负起重担,和教育部交涉。虽然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我和新村人民之间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事件也是我与十七哩中华公学最初发生的关系。从那天起到今天,我对新村人民还怀着亲切感。他们一贯来,尤其在政治活动中给我很诚意的支持,这使我终生难忘。

华人的特点是注重教育。父母为儿女的教育,愿意牺牲一切,这种精神可嘉可颂。华校的传统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教导学生守规、尊重长辈等。所以一般上由 华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品格、对人方面的态度,会比其他源流的学生来得好。华校生多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所以我们支持华校是应该的。

在校董同仁、建校委员会诸公的努力下,在他们任劳任怨、不辞劳苦的奔波下,新生村中公的新学楼暨大礼堂终于完成了。

在这新的环境里,我相信同学们的学业必定进步,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注重人格的修养,以出人头地,不愧为我华族的学生。这样你们在发扬光大华教方面就尽了天职了。


http://www.intimes.com.my/huaxia/06h-image/06huaxia16-09.jpg
新生村中公董会
主席本固鲁温容绫
ABS, PPT.
本固鲁温容绫 ABS, PPT. 献词如下:

本校原名十七哩中华公学,于八十年代改为《新生村中华公学》。这座校舍建于四十年代中期,即日军投降后,由先辈们辛勤地创办了简单的课室,以便给子弟施于母语教育。

后来住户逐渐增加,学子也增加了,校董们又不辞劳苦觅寻地点、募捐筹款,建造一座拥有课室八间及礼堂,《飞机》型的木板校舍。六十年代又在旧校舍的左侧,增建了一座两层楼木板课室。

岁月匆匆,创校至今已有数十载之历史,为社会、国家,培育出无数优秀人才。

贤们维护华文、母语教育的爱心与努力之功勋,令本校董会同仁深为敬仰。

本校校舍经过漫长岁月之凤吹、雨打和日晒后,巳告破旧不堪。校董诸公对于重建校舍之意愿,巳作出多次的讨论,经本校董议决之后,发动坡众,召集筹建会 议,产生了筹建委员会,选出刘天亮先生为主任,他即席认捐八万元作为重建校舍基金,一场火热的筹募活动即展开了。

本区国州议员等都大力拨款支持,村内家长们纷纷认捐课室,更欣慰的是本校老校友们,抱着饮水思源回馈母校的精神,捐赠课室,各地爱护华校的商翁都慷慨 赞助,教育部也拨款协助。本校在大家抱着维护母语教育,人人有责的精神汇集下,一座耗资一百五十万元,拥有卅二间课室的钢骨水泥新校舍终于竣工落实。

1996622日,敦请本州首席部长前来主持开幕典礼,首长喜见这座富丽堂皇的校舍的建成,特代表政府拨款十万元、首长私人也捐献了一万元,以供本校作为设施之用。这是本村完成一项千秋伟业的一大喜讯。

本校董事及建委们基于经济有点眉目,又展开第二期工程,建造《大礼堂》的工作计划,在本村各社团代表的配合下,发动了多次的筹款活动,经过年余时间,耗资近七十万元的新生村中公大礼堂又建竣了。

最后,我谨代表本校校董同仁以及建校委员会,向所有各界热爱华校的人士的捐献与协助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谢意。

汉省华小董联会会长(前巴达旺市议员)献词如下:
http://www.intimes.com.my/huaxia/06h-image/06huaxia16-10.jpg
新生村中公新学楼
大礼堂筹委会主席
巴达旺市议员
刘天亮

 新生村中公新学楼及大礼堂兼室内篮球场和羽球场的相继落成启用,体现了本区华族同胞热爱母语,扬发母语教育的坚强决心及毅力,同时也展示了一股众志成城,勇往直前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项工程,也标志着本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走过半个世纪,从赤手搭建的亚答棚、木板室,到今日钢骨水泥的壮丽楼房,可说是历尽风雨沧桑,饱受挫折创伤。但是,爱我中华,爱我华教之心却仍然坚贞依旧,执着如初!

我谨趁此机会向所有关心及支持我们重建工作的部长们、国州议员及热心人士致以最衷心的谢意。我也要特别感谢所有的建委及董家教生。共同的目标,使我们不分彼此,紧密团结,分担了奋斗的热情与艰辛,也分享了成功的荣耀与激奋!

我为能和你们共同奋斗及贡献棉力而深感荣幸。

愿华教更加茁壮成长,愿中华文化永远绽出青春灿烂的光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